一.温度
由于在本实验中,唯有温度是动态参数,对实验的结果影响也很大,因而对温度的技术参数
规则得很细致。有的厂家消费的各种仪器(还有如恒温槽,维卡软化点,等等)凡有温度指标的,均标上“温控精度”这一项,其实是对用户提供了一个貌似高精度而实则是没有实践意义的指标。
1..温度数显精确度。
精确度,这里指数显值与规范温度计之间的差值。普通来说,只需温控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微小的动摇,精确度都是能够经过校正来消弭误差的。通常(按国度规范,下同)请求在0.5℃内。
2.温度动摇
温度动摇,指料筒内不管加料与否、温度稳定后的温度动摇状况,这表征了设备的温度控制才能。
3 温度长时间稳定性
指料筒内不管加料与否,在经过一段长时间,如4h后,温度变化的数值,它表征了温度控制系统抗环境温度变化、抗电源电压变化的才能,以及本身电子系统的漂移。通常请求不超越1℃。
4. 温度散布
特指料筒内口模上端起50mm长度范围内的温度梯度,反映了料筒内温度的平均性。通常请求在温度不超越±1.5℃,低端不超越±1℃。
二.负荷
依据测试规范,请求负荷的误差在0.5%以内。
3.机械制造精度
a. 口模。口模的毛细管内孔请求相当严厉,有二种规格:
内径 d1=2.095mm±0.005mm,粗糙度0.25
内径 d2=1.180mm±0.010mm,粗糙度0.25
b. 料筒。料筒内孔请求到达d=9.55mm±0.025mm,粗糙度0.25级,维氏硬度600;
c.活塞杆。丈量头部请求与料筒内孔有适宜的间隙配合,粗糙度0.25级,维氏硬度500。
这里要提及的是,在活塞杆上有多根刻线,在料筒内加料后,活塞杆插入料筒,这时辰线都暴露在上面,料筒内近底部的熔体由于存在气泡等缘由是不采用的,要等到活塞杆下移后到达*根刻线,才进入有效范围,至zui上面刻线为止,多余局部也属无效。至于多根刻线,是依据不同国度制定的请求而作的标志。?